office@cccc-group.cn

集团微信   网站导航

资讯中心
INFORMATION CENTER

首页 > 资讯中心 > 企业活动

【管理思考】管理者勿当“老好人”

时间:2016-01-04来源:原创作者:纪殿友返回

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,管理从来就不能纸上谈兵,更不能前怕狼后怕虎。谁都喜欢做好人,然而好人并不好做,原则不坚定就成了“老好人”。何为“老好人”?就是放弃原则,既怕得罪他人,又怕伤了和气,奉行“多栽花、少栽刺”的信条,违心说话、违心办事、违心做人,该批评的不批评,该制止的不制止,该表态的不表态,热衷于做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的和事佬,结果是好了自己却损害了企业。

俗话说:“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”放到企业层面说,管理者就是这个“车头”,既有责任推动企业发展,又有义务管理好企业,稍有不慎就会有“翻车”的危险,这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在我看来,管理者如果喜欢做“老好人”,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,更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任,什么事都充当“好好先生”,把左右逢源作为人事之道,把随声附和当作思想统一,把相安无事当作感情融洽,把牺牲原则当作工作配合,不仅思想难统一、步调难一致、团结难巩固,而且必然正气不扬、邪气上升,好人受气、坏人神气。因此,作为管理者应该杜绝“老好人”思维,敢于坚持原则,勇于担当责任,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管理者绝对不是合格的管理者。

大家都明白,做好管理不容易,弄不好就是得罪人的事情,做到“一碗水端平”可谓难上加难。即便如此,这项工作还是需要有人来做,不能因为怕失去“选票”就畏首畏尾、视而不见。长此以往,企业必然走向“死胡同”。

有些企业管理者,工作上善于做“两面派”,总是当面说一套、背后做一套,解决问题也是“缝缝补补”,看到合意的就“加大马力”,看到得罪人的就“减速慢行”,不问是非对错,努力相互推诿,直至草草了事,自以为聪明绝顶、八面玲珑,实则令人深恶痛绝。因此,在企业管理中,我们要多做“铁面包公”、多学“谏臣魏征”,包公因不畏权贵、铁面无私而为后世敬仰,魏征因敢言直谏、志存公道而流芳百世。所以,凡事只要出于公心,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上,我想都能够获得理解与支持,并得到大家的尊重。

当然,打铁还要自身硬。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做好管理的“一把利剑”。诸葛亮曾说:“有制之兵,无能之将,不可以败;无制之兵,有能之将,不可以胜。”因此,无制度不成方圆,制度就是规则,告诫我们要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。无论何时,建立健全制度是保证企业管理正常运转的基础,如同一座大厦的基底,基础不牢地动山摇,其结果可想而知。

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,之所以能从积贫积弱的西方小国成为“扫六合、驭天下”的大秦帝国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实行了“商鞅变法”,使国家方方面面有了严明的制度,管理秩序井然,逐渐实现国富民强。

因此,不论是管理国家还是管理企业,如果制度对一个人或单位开绿灯,那么,必将还会对第二个人、第三个人开绿灯。如此,制度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。只有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,把制度的“笼子”扎紧扎密,任何人在制度面前都没有特权,任何违章、违规行为都将被严肃处理,确保制度真正落到实处,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,管理效果自然也会显现出来。

发展是企业生存的王道,虽然我们前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,但不能满足于现状。要想实现“一年一个样、三年大变样”的阶段性发展目标,甚至是更远大的愿景目标,全体经营管理骨干必须继续努力奋斗。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管理问题,该解决的必须认真解决。当前,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,企业发展更显得任重而道远。我们只有解决好管理中的问题,不再让落后的管理方式“涛声依旧”,才能保证企业稳步持续地前进。(作者为中城建六局党委副书记、总裁)